2015年2月5日 星期四

移地研究-計畫主持人至瀋陽農業大學進行水稻育苗機械化與自動化技術交流

  計畫主持人與瀋陽農業大學進行水稻育苗機械化與自動化技術之交流,除了參觀田野及農業設施外,並參觀瀋陽農業大學工程學院、園藝學院、食品科學院,以及稻作研究所,並與各單位之科研人員進行廣泛意見交流,藉此瞭解水稻在東北地區的栽種現況,水稻育苗機械化與自動化現況,及未來發展的趨勢。並讓大陸瞭解台灣育苗之現況與發展趨勢。瀋陽農業大學特別安排計畫主持人進行專題報告,題目為「台灣育苗產業之現況與發展」。概因培育健壯的種苗是農業生產重要的一步,也是奠定作物生產高品質高產量非常重要的階段。本次交流報告主要在介紹台灣的種苗生產技術與現況,包括水稻育苗作業自動化、豌豆苗自動化生產、蔬果嫁接苗作業自動化、蝴蝶蘭生產,以及以葉綠素螢光影像進行種苗非破壞性品質檢測。水稻育苗作業自動化包括一貫化自動播種系統、秧苗箱自動堆疊系統、苗箱自動排放與收集、自動化捲苗,以及綠化場秧苗箱自動化輸送搬運系統等。豌豆苗自動化生產則包括自動化播種、催芽管理、苗箱自動化搬運、排放與收集、綠化管理,以及豌豆苗採收等作業。蔬果嫁接作業自動化則介紹整合蔬果嫁接自動化作業系統,包括根砧及接穗的選擇、培育、嫁接方法、嫁接機、癒合養生室及嫁後癒合管理條件等。蝴蝶蘭生產介紹包括生產溫室、環境控制與管理、抑梗和催芽等。葉綠素螢光影像檢測,則可以使用非破壞性檢測方式,達到種苗遭受逆境及品質判斷檢測之目的。

  經由計畫主持人專題報告後,與會者咸認台灣的育苗技術非常先進,也有很多機械化與自動化設備可以輸出至中國大陸。並以台灣的育苗作業模式提供給大陸作為改善之參考依據。與會者熱烈的反應,並希望能加速兩岸的水稻育苗機械化與自動化技術之合作。鑑於此,瀋陽農業大學將組一團到台灣來學習,並詢求合作契機。

  瀋陽農業大學水稻研究所是中國水稻研究的重鎮,也是中國農業部東北水稻生物學與遺傳育種重點實驗室。該研究所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溫福教授領軍,陳院士也是瀋陽農業大學唯一的一位中國工程院院士。瀋陽農業大學水稻研究所前身為瀋陽農業大學稻作研究室,成立於1957年,是國家級重點學科“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農業部“作物生理生態遺傳育種重點開放實驗室”、北方粳稻育種重點實驗室及北方超級稻育種重點實驗室的核心依託單位之一。近幾年已成為中國東北地區稻作科學研究中心、學術交流中心和人才培養中心。瀋陽農業大學水稻研究所在著名水稻專家楊守仁教授開創下,才有今日的研究領先地位。楊守仁教授原任職於山東省青島大學,1952年瀋陽農業大學建校,楊守仁教授調任至該校,經過60餘年來的不懈努力,創造在水稻研究的獨有地位。水稻研究所長期從事秈粳稻雜交、理想株型及超高產育種等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其中粳型常規超級稻研究是該所的優勢研究領域。

圖1、參訪瀋陽農業大學並與田素博教授等於校門口合影。

圖2、與大陸工程學院之科研人員進行意見交流,並探討水稻育苗機械化與自動化現況及未來發展趨勢。

圖3、與瀋陽農業大學學者於工程學院前合影。

圖4、參訪瀋陽農業大學工程學院之各項農業設施。

圖5、參訪並探討嫁接苗作業自動化機器。

圖6、瞭解東北栽種現況並參訪穴盤播種機之運作。

圖7、計畫主持人於瀋陽農業大學園藝學院前留影。

圖8、瀋陽農業大學園藝學院院長簡介學院特色及研究項目等。

圖9、參訪園藝學院之實驗室,並交流水稻育苗栽種現況。

圖10、參訪食品科學院實驗室,說明東北糧食概況。

圖11、與食品科學院院長及其他學者進行學術交流,瞭解稻米與農產品於東北加工現況。

圖12、計畫主持人發表台灣育苗產業之現況與發展專題報告。

圖13、計畫主持人推廣本聯盟之宗旨以及說明台灣水稻育苗作業自動化--秧苗箱田間卸取箱作業過程。

圖14、專題報告現場座無虛席。

圖15、與會者咸認台灣的育苗技術非常先進,熱烈反應並提出稻(秸)稈的處理技術進行交流。

圖16、於專題報告現場與大陸各單位之科研人員合影。

圖17、計畫主持人於水稻國家重點實驗室及-水稻研究所留影。

圖18、交流兩岸水稻育苗之現況,楊守仁教授並說明秈粳稻雜交、理想株型及超高產育種、粳型常規超級稻等研究項目。

圖19、與楊守仁教授其他學者等合影。

圖20、水稻研究所陳列之水稻作物相關專書。


訪廠紀錄-元凱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本計畫主持人 邱奕志 教授訪視元凱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由生物環境與管理實驗室 黃佩雯同學展示經圖控程式語言 (Lab VIEW) 建構中耕刀具選用軟體,可提供未來消費者選購中耕機具與適用刀具之建議,目前基礎架構已按照不同土壤使用環境可判斷出合適之中耕機具,未來將再加入,不同的作物種植面積、耕作寬幅等使用考量。以建議出合適的中耕馬力需求,作為中耕機具選用建議。透過Lab VIEW 可達成邏輯式耕具選用,方便消費者在網路互動使用。

由黃佩雯同學使用Lab VIEW撰寫中耕刀具選用建議人機介面雛形。

黃同學一面將程式邏輯展示,深入淺出說明建構方式,與會的鄭經理頻頻表示,這將十分合適於網路遠距的說明使用。

邱老師提示刀具研展部分,與未來可再透過Lab VIE深入分析之要因。

邱老師表示,折疊型中耕機開發已具原型成果,並繼續進行田間試驗